清明节与明前茶的联系

分享
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清明节,作为中国传统节日,是人们通过扫墓、供奉食物和焚烧纸钱来祭奠祖先的重要时刻。
除了作为文化节日和中国的法定假日外,清明节对茶产业也至关重要。对茶农来说,这是最繁忙、最重要的采茶期之一。
在绿茶界,清明前有一次特殊采摘,这种茶被称为"明前茶"。明前茶因品质远高于后期采摘的茶叶而备受推崇。本文将探讨这个节日的传说和明前茶的意义。

珍贵的明前信阳毛尖绿茶嫩芽
清明节的传说
清明节(字面意思为"清洁明亮"的节日)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,关于其起源有几个传说。最著名的是关于介子推的故事,他是晋文公的忠臣。相传在流亡期间,介子推曾割股啖君。后来晋文公复国后却忘记了介子推。当晋文公意识到错误时,介子推已携母隐居绵山。为逼他出山,晋文公放火烧山,不料介子推宁死不出。为纪念他,晋文公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,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,后来与清明节融合。

鲜嫩的碧螺春绿茶
清明节的传统活动
如今,清明节通过各种习俗来体现对祖先的缅怀和尊敬:
扫墓祭祖:家人清理祖坟杂草,献上鲜花或柳枝
供奉祭品:焚烧食物、茶和纸钱作为给逝者的象征性礼物
踏青春游:人们常借此时节到公园或郊外游玩
放风筝:现代习俗,认为能带来好运驱邪
植树造林:恰逢春季,植树象征新生,也是中国绿化工程的重要部分
食用时令美食:因与寒食节关联,常见冷食包括:
- 青团:艾草汁染色的糯米团子,多包豆沙馅
- 馓子:北方流行的油炸麻花状面食
- 凉菜:部分地区会准备凉拌菜、冷面等
- 薄饼:厦门特色,包卷海苔、蛋丝和蔬菜
清明在农事中的重要性

蒸青工艺的恩施玉露绿茶
清明不仅是节日,更是中国农历24节气之一,每个节气持续15天并指导农事。清明标志着春耕播种的最佳时机,对茶叶种植尤为重要。
对茶农而言,这是采摘明前茶的最后期限。清明前气温较低,茶树生长缓慢,茶叶滋味鲜爽。清明后随着温度升高,茶叶生长加快,滋味更浓烈。因此清明前是高端茶叶生产的关键期。我们的绿茶新茶均为明前茶,口感鲜醇。
什么是明前茶?
明前茶指清明节(每年4月4日或5日)前采摘的茶叶,通常在3月中旬至4月初采收。由于早春气温低,茶树生长缓慢,叶片更细嫩,风味更精致。
明前茶特点
以细嫩芽叶著称,汤色清亮,带有清雅花香。因低温环境下氨基酸积累多而茶多酚含量低,故鲜甜度高、苦涩味少,备受茶客推崇。
明前茶为何优质?是否真是最佳?

黄山毛峰的茶芽
明前茶因鲜爽口感和丰富营养受追捧。低温使氨基酸含量高,滋味甘醇。且虫害少,农药使用量低,茶叶更纯净。
但明前茶并非唯一优质春茶。雨前茶(清明后谷雨前采摘,约4月20日)因气温略高,茶多酚含量更多,滋味更饱满。
选择取决于个人口味 - 明前茶细腻清雅,雨前茶浓厚有力。我们曾在往期文章中详细比较明前茶、雨前茶和更早的社前茶(约3月上旬采摘),推荐阅读以了解区别。
清明节不仅是祭祖的时节,在农业生产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。